川渝两地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资源丰富,自2023年3月启动的《巴蜀石窟全集》编撰工作,对于系统整理和研究巴蜀地区的石窟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项目组正在开展四川乐山站的野外收录。
“两山对峙,一水中流”。10月15日,项目组正在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的千佛岩石窟进行拍摄。这里以唐代摩崖造像为核心,在青衣江畔的崖壁上,密集排列有162窟、共计2470余尊石刻造像,蔚为壮观。项目组将通过文字记录、科考摄影、现场测绘、拓片等方式,对石窟的整体外观、内部构造、造像细节等数据进行翔实采集,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当下石窟现状。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任宥介绍:这些佛像由民间自发镌造,内容丰富多样,技艺精湛,展现了中晚唐时期石刻艺术的辉煌成就。预计用5天时间完成千佛岩的拍摄工作。
10月8日,项目组开启了乐山站的野外调查,相继对乐山市区的乐山大佛、凌云山临江摩崖造像、白岩山石窟,夹江县的佛阡岩、牛仙寺等石窟点进行了收录,接下来还将前往峨眉山、井研县、沐川县等地。《巴蜀石窟全集》的编撰工作是一项系统且艰巨的任务,1年多来,项目组跋山涉水,不畏严寒酷暑开展工作,努力让《巴蜀石窟全集》的每一卷、每一页、每一图、每一字,成为人们对巴蜀文化共同的记忆。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任宥说,从2023年3月开始到现在,巴蜀石窟全集项目组已相继开展了重庆合川、潼南,四川广元、巴中、南充、遂宁等11地的210多处造像的收录工作。整理了巴中、眉山、南充、遂宁等地图片等资料。接下来,将在10月底结束乐山站的行程,前往四川成都安岳等地继续开展野外调查,预计2026年完成野外调查工作。
据介绍,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将进入室内资料整理和编纂出版阶段。《巴蜀石窟全集》作为首个系统收录巴蜀地区石窟的考古调查研究项目,将为学界和公众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了解巴蜀石窟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推动川渝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记者:李东 陈柯男 实习生:宾振宇
编辑:罗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