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瓜果飘香。7月14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三下乡“筑梦大足·乡约国梁”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大足区国梁镇,深入田间地头,参与蜂糖李采摘、大棚苦瓜收获、野菊花田除草等农事活动,亲身感受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甜蜜产业:蜂糖李成“致富金果”
清晨,团队成员来到村外的蜂糖李种植基地。成片的李树郁郁葱葱,金黄色的果实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果农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道,“这蜂糖李啊,种植条件不难,就是需要坚持,像蜂糖李跟平时的李子不一样,它要吸收更多的光照,才能更甜,所以选址就得选在坡高的地方”。实践团成员们小心翼翼地摘下果实,分拣装箱,体验从枝头到市场的全流程。据了解,该村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将蜂糖李的宣传推广得很好,几乎是供不应求,侧面反映出国梁镇的农旅结合的特色,为其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农商合销:大棚苦瓜孕育“新滋味”
在国梁镇以农业数字化、智慧化为技术方向,集革命教育研学、农耕文化体验、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大有田园内,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农产品销售区的大棚内,体验苦瓜采摘。个大皮薄的苦瓜,带领农户们走向了致富的道路,一辆辆载满国梁镇特色农产品的卡车运往区外,达成了向多个农贸市场固定运送菜品的合作协议,让农户们笑颜常开!

荒地重生:野菊花田里的“绿色革命”
在国梁镇方碑村,逐渐老龄化的小镇村庄,大多数年轻人都去沿海大城市务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无人管理的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也越来越多。政府与供销合作社共同出资,整治撂荒地,将废地变宝地,引进药企订单种植,野菊花既改良土壤,又能实现农民的增收,同时美化乡村环境,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中国。实践队员们弯腰除草,汗水浸透衣背,真切体会到“变废为宝”的生态效益。


农机故事:乡村振兴的坚守力量
下午,实践团队员们来到了国梁镇的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农技专员汪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新型务农设备,这些设备保障了农民夏季务农的安全,从纯人工到无人机进行播种撒药,专业机器进行收割,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节省了大部分的人力,让农民在务农中提升幸福感,通过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让国梁镇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汪老师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家乡,我们这一代人,也渐渐老了,还是很希望乡村振兴的行列里,多出现年轻人的身影。乡村振兴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这是建立在一朝一夕之中的,像汪老师这样的坚守精神,我们作为时代青年,更应该时刻学习与谨记,而后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从蜂糖李的甜蜜产业链到特色农业的生动实践,从撂荒地的华丽变身到农机手的坚守初心,国梁村的蝶变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谛,更见证了技术赋能、经验总结给农村带来的无限可能,也呼吁广大青年朋友积极投身乡村建设,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绚丽绽放!
通讯员:熊茜茜
编辑:刘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