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起,大足区红十字会以“强基层、固根基、优服务”为导向,锚定“提升基层组织覆盖面、影响力与服务能力”核心目标,连续三年系统推进红十字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通过制定专项方案、细化建设指标、强化资源保障,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运转高效、服务精准的基层红十字服务网络,让红十字精神在镇(街道)、村(社区)一线落地生根,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标准先行+资金保障,为规范化建设“搭框架、强支撑”
为确保建设工作有据可依、有序推进,区红十字会早在2023 年启动阶段便印发《红十字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五有”建设标准—— 有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稳固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
在资源保障方面,区红十字会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专项建设资金21.1万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三大方向:一是基层阵地建设,为基层红会配备标志标牌、宣传栏、展板、制度上墙等基础物资,打造集服务、宣传一体的“红十字服务微阵地”;二是活动保障,含活动场地、设施设备租赁、保险、志愿者补贴等与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三是工作经费,含工作人员、骨干志愿者学习、培训、文印及办公耗材等费用。
经过三年严格评选与动态考核,区红十字会共评定出区级规范化建设组织13个。这些“标杆组织”中,既有实现“应急救护培训全覆盖”的街道红十字会,也有“五分钟红十字服务圈”的社区,它们通过经验分享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带动周边红十字基层组织对标提升,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联动赋能+场景落地,让基层组织“能干事、干实事”
规范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让基层红十字会组织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主力军”。三年来,区红十字会通过搭建联动平台,有效推动镇(街道)、村(社区)将红十字工作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在镇(街道)层面,推动红十字会与应急管理、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例如在防汛抗旱、防灾救灾等工作中,基层红十字组织可直接参与物资分发、应急值守;在村(社区)层面,支持基层红会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将应急救护培训、健康义诊等服务融入日常社区活动。
如今,在社区应急救护培训现场、乡村困难群众帮扶一线、大型公益活动服务现场,处处都能看到基层红十字组织的身影,它们已成为辖区内保障民生、服务群众、传递爱心的重要力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群众的一致好评。
长效推进+体系完善,为红十字事业“谋长远、开新局”
站在三年建设的新起点,区红十字会并未停下脚步。下一步,将重点从三方面深化规范化建设成果:一是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对已评定的规范化组织开展“回头看”,对新增组织严格准入标准,确保建设质量不滑坡;二是打造特色服务品牌,鼓励基层组织结合地域特点,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服务项目,例如针对森林防火任务重的“防火防灾服务”、针对老年人口较多社区的“银发关爱服务”、针对未成年人占比较多的“红领巾活动”;三是强化数字化赋能,通过重庆市红会建设的“博爱山城”系统,实现“三救三献”核心业务以及基层组织建设、会员发展、志愿服务活动等线上开展,让群众获取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基层组织是红十字事业的“根”,只有把“根”扎得深、扎得牢,才能让红十字精神枝繁叶茂。未来,大足区红十字会将继续以规范化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体系,让每一个基层红十字组织都成为守护民生的“红色堡垒”,为大足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红十字力量”。
通讯员 石朝阳
编辑:刘琴
